“红腔”是在继承前辈艺术家传统精粹的基础上,广泛汲取多方面的艺术营养,进行大胆而又细致的革新创造的可贵成果,是“红派”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此种艺术由红线女从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出发,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创。 其唱腔设计总是随不同人物的感情、性格、环境、遭遇而呈现不同的风貌和特色。其声优美动听,其情撼人心魄,是真正意义上的女声唱腔艺术。
“红腔”或华美雍容,或明丽晶莹,或奔放雄奇,或沉郁低回,雅不伤俗,俗不失雅,总能给人锦绣芳华与清高脱俗二者结合的愉悦美感,且讲究整体布局,对曲式的选择、旋律的创作、节奏的处理、板腔的连接等,都进行精心的设计。“红派”表演的身段动作,很少搬用整套的传统程式,而是善于把传统程式分解、拆开,根据所表现的人物、剧情的需要,经过选择、改造和提炼,又重新组合,然后运用的所演人物的身上,因而无论大、小的身段动作,都有鲜明的目的性和节奏性。
“红派”表演艺术是中国戏曲流派中名符其实的一种流派,因为它的艺术上有鲜明的风格特征,有自己的一批代表剧目,已经为广大观众所认可和推崇,在同行中有大批的继承和师法者。有人说:“红线女以她艺术大家的胸襟把流派的意义拓宽了,为流派注入了新的内涵,‘红派’成了一个大的流派,不仅仅是‘红腔’,也不仅仅是红线女的表演艺术、风格特色、代表剧目都能囊括的,更为重要的是‘红派’所遵循的创作规律、 创作方法和‘红派’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……‘红派’没有打句号,‘红 腔’还在创,‘红派’还在流。”
创始人红线女从艺近七十年特别是 1955 年回到内地工作以来,始终自觉地站在人民立场,坚持党的文艺路线,以精湛的艺术为人民服务,为社会主义服务,赢得了“人民艺术家”的美誉。在艺术上,红线女法自传统而擅于创新,广采博引而不变其宗,艺术风格鲜明,自成一派——“红派”。 红线女的成就是多方面的;在舞台和银幕上,她开创一大流派,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,把粤剧声腔的表现力量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;成功制作粤剧动画电影《刁蛮公主戆驸马》。拓宽了粤剧的表现领域, 丰富了粤剧表演程式;大力倡议并身体力行粤剧改革、创新;努力探求粤剧创作题材的新突破;积极探索有利于艺术创作生产的艺术团体管理体 制;热心扶掖后辈,培养了大批粤剧接班人;在国内和国际上,赢取了大批艺术奖项,为广东粤剧在国内乃至国际上赢得文广泛声誉作出了贡献。 红线女曾经六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,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设作为了不懈的努力。
历年来创始人红线女获得了许多国际、国内重大艺术奖项或荣誉称号:
1957 年获第六届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歌曲比赛一等奖;
1957 年获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;
1992 年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;
1985 年获联合国亚洲表演艺术协会授予的“杰出艺人奖”、联合国交响乐 协会授予的“表演艺术奖”;
2001 年荣获美国纽约文化事务部、林肯表演艺术中心、纽约美华艺术协 会联合颁发“粤剧艺术终身成就奖”;
2002 年荣获广东省政府颁发的“粤剧艺术杰出贡献奖、国务院文化部颁 发的首届“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”;
2005 年获香港浸会大学颁发荣誉文学博士学。
2006 年,中共广东省委授予“三有一好”优秀党员称号。
“红派”主要粤剧代表剧目有:《搜书院》、《关汉卿》、《刁蛮公主戆附马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焚香记》、《昭君公主》、《山乡风云》、《祥林嫂》等。 “红腔”主要代表曲目:《一代天骄》、《昭君出塞》、《荔枝颂》、《香君守 楼》、《蝶双飞》等。
已出版唱片和影碟:《一代天娇》、《山乡风云》、《搜书院》、《关汉卿》、《刁蛮公主戆附马》、《女线女独唱会》、《女线女唱腔精选》、《四大美人》、《还珠赋》、《甜甜梦》、《栖凤楼》、《红线女 98 新作》、《红线女 2000 音像大观》等。 书籍和杂志:评论集《论红线女舞台艺术》、《红线女速写》、《南天一抹嫣红》、《倘佯在红腔乐海中》、《红线女粤剧艺术》、《红线女艺术研究》(共14 期)等等。
红线女艺术中心是365bet提款审核_网上365体育买球波胆提现_365bet足球官网市委、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在艺术上取得的卓越贡献而投资兴建的,承担着搜集、整理、保存、展示红派艺术资料,研究红派艺术成就,发展、弘扬红派艺术的工作任务。 目前,中心拥有文书、声像、实物等各类红派艺术资料,在上级有关部门 的关怀和支持下,这些珍贵的艺术资料得到了有效的保存和利用,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